推广 热搜: 高德  agm  应用  红外热像仪  红外  成像  夜视仪  监控  健康  高德红外 

航天长峰:军品电源和红外产品优秀供应商,军品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日期:2023-02-10 17:59: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73    评论:0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2月10日发布的报告《航天长峰:军品电源和红外产品优秀供应商,军品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鲍学博 S1220521040001

核心内容

航天长峰是以中国航天高端技术和应用成果为基础、航天军工企业为背景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源、电子信息、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

电源板块,子公司航天朝阳电源以模块电源和集成一体化电源产品为主要产品,在国内军用装备数量补齐、新型装备列装、新型装备中价值量提升、实战化训练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模块电源需求快速增长,航天朝阳电源有望充分受益。子公司航天柏克以UPS/EPS电源产品为主要产品,2020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业绩下滑,受益于“新基建”和储能行业高景气,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电子信息板块,红外热成像在军民市场空间广阔,子公司长峰科威依托航天科研优势,基于国家高技术红外凝视成像技术的攻关课题,在国内率先突破红外凝视成像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实用化的长波、中波和短波各种类型高端红外成像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地面遥测、陆军营区警戒等领域,近几年长峰科威业绩保持较快增速。

安保科技板块,子公司长峰科技以安保科技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从最初楼宇自控的监控系统发展入手,已形成了包括智慧城市、大型活动、平安城市、应急反恐、国土边防、安全生产、信息安全和警务信息化等核心业务领域。通过加大业务转型升级和产业优化布局,安保科技板块呈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医疗器械板块,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生产医疗呼吸机、麻醉机的单位之一,是央企中极少数具备生产三类医疗器械资质的医疗企业。2020年和2021年,疫情影响对公司医疗器械需求提升,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分别实现收入3.76亿元和2.6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5.01%和55.20%。在公司2022年医疗器械业务回归常态的基数下,叠加公司新产品推广,医疗器械板块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公司是航天二院下属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持续改善。聚焦主业:公司2021年转让浙江长峰股权、2022年转让航天精一股权,此外,参股公司云南CY已进入清算注销阶段,主业发展更为聚焦。生产能力提升: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25亿元,用于电源、电子信息以及安保科技板块产品研制、生产能力提升。股权激励:2021年,公司完成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和预留部分授予,合计向董事、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员工等授予限制性股票1221.65万股。有望受益于航天科工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航天科工2023年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及资本布局优化、积极稳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明确上市公司定位,提升主业集中度,培育并推进优质企业资产证券化。

公司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开展“一多两提升”的转型升级,将业务更多地服务于军用,不断提升自有产品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软件在集成业务和产品中的占比。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1.42亿元和1.7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电源和红外热像系统等军品竞争加剧;军品降价超出市场预期;安保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等。

正文

1  布局四大主业,治理持续改善

1.1  航天二院下属上市公司,五家子公司承担四大主业

航天长峰是以中国航天高端技术和应用成果为基础,航天军工企业为背景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源、电子信息、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涉及平安城市、大型活动安保、应急维稳、国土安全、要地防控、智能交通、公安警务信息化、智能楼宇、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手术室工程、UPS电源、EPS电源、模块电源、开关电源、特种计算机、红外光电产品等多个业务领域。

航天二院为公司大股东,航天科工集团为公司实控人。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防御院、航天二院)直接持有本公司31.34%的股权,其下属全资单位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二〇六所、七〇六所分别持有本公司2.27%、2.06%、0.95%的股权,航天二院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6.62%的股权,为公司大股东,航天科工集团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共有5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其中,航天朝阳电源和长峰科技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云南CY为参股公司,其余3家为控股子公司。目前,参股公司云南CY已进入清算注销阶段。

(1)航天朝阳电源

航天朝阳电源前身为朝阳市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为长峰集团控股子公司。2019年,公司收购航天朝阳电源100%股权。航天朝阳电源主要研制生产模块电源、单体电源、总线电源和电源系统等四大体系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航空工业、兵器装备、船舶舰船、电子信息、核工业六大军工领域和新能源、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智能制造、风力发电等民用领域。

(2)航天柏克

航天柏克成立于2011年,2018年公司通过收购和增资获得航天柏克55.45%的股权,航天柏克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航天柏克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军工级、工业级电源、定制化电源等,已形成网络能源、EPS&智能疏散、储能&新能源、行业专用电源、电能质量管理、家庭与商用电气六大业务板块。

(3)长峰科威

长峰科威主要从事红外成像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长峰科威依托航天科研优势,基于国家高技术红外凝视成像技术的攻关课题,在国内率先突破红外凝视成像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实用化的长波、中波和短波各种类型高端红外成像系统,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

(4)长峰科技

长峰科技前身为长峰集团,设立于1994年,原为航天二院资产管理的平台公司,主要职能为对下属公司实施股权管理,长峰集团本部主要从事安保业务及相关的外贸业务。2010年,长峰集团整体改制,改制后的长峰科技继承了长峰集团完整的安保资产及业务。2011年,长峰科技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5)长峰医疗

长峰医疗成立于2022年10月,公司以货币资金4568.1万元和航天长峰医疗器械分公司现有无形资产7051.9万元出资,占股比例83%;成都医投以货币资金1400万元出资,占股比例10%;成都交子以货币资金980万元出资,占股比例7%。

1.2  安保科技收入占比较大,电源和电子信息盈利能力更强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源、电子信息、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在电源板块,公司生产及销售模块电源、一体化电源和UPS/EPS电源产品;在电子信息板块,公司生产及销售红外探测器及相关产品;在安保科技板块,公司提供安保科技集成服务及与安保科技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在医疗器械板块,公司生产、销售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提供医疗工程服务。

电源板块,公司主营电源产品市场已覆盖各大军工集团,在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ETC电源系统细分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排名领先。公司持续在军工级电源产品方面开展技术研发与批生产条件能力建设,加速自主研发,已完成上百种国产化模块电源替代研制。

电子信息板块,公司持续深耕制冷型红外机芯及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研制,开展了新一代高速成像硬件电路研制,加速研发红外凝视成像系列产品,同步打造技术平台和产品通用化平台。

安保科技板块,公司以系统解决方案、场景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工程项目为主,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平台的能力构建和应用孵化,打造党政军警民联防平台等产品。

医疗产业板块,公司是央企中极少数具备生产三类医疗器械资质的企业,是国内最早生产医疗呼吸机、麻醉机的单位之一。公司通过持续自主开发和协同研发,以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器械制造为核心,以数字化手术室与洁净工程为辅助,不断优化市场布局,逐渐成为国内一流手术室及ICU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收入上,安保科技板块占比较大;毛利上,电源板块占比较大。2021年,电源、电子信息、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板块分别实现收入5.71亿元、3.66亿元、15.76亿元和2.64亿元,占营收的20%、13%、57%和9%;公司电源和电子信息业务毛利率较高,医疗器械业务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毛利率大幅提升,2022年回归常态。2021年,电源、电子信息、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板块分别为公司贡献毛利2.86亿元、1.48亿元、1.09亿元和1.46亿元,分别占公司毛利的41%、21%、16%和21%。

1.3  短期业绩承压,疫情影响消退后业绩较快增长可期

近几年,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公司安保科技业务子公司长峰科技亏损2245万元且医疗器械板块毛利率下滑,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0年和2021年,公司电源和电子信息业务子公司航天朝阳电源和长峰科威保持良好业绩增长,疫情影响对医疗器械需求提升,医疗器械业务盈利大幅增长使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47亿元和1.17亿元。

2022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回归常态,新签合同额同比有所减少;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限制,模块电源产品原材料采购和产品交付均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电子信息产品受订单推迟影响,实现的净利润同比有一定幅度下滑。2023年1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0-550万元,同比减少11,190-11,340万元。

业务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近几年,随着公司业务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份额提升,毛利率呈上升趋势。2021年,公司毛利率24.99%,较2017年提升6.04pcts;2022Q1-Q3,公司毛利率达27.47%。2022Q1-Q3,由于公司营收同比下滑,费用率有较大增长,销售净利率降低至-2.59%。

费用率上涨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上涨。2021年,公司四费费率达19.94%,较2017年提高5.72pcts。其中,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6.11%,较2017年提高2.24pcts;研发费用率5.41%,较2017年提高3.40pcts。

1.4  公司治理持续改善,加速开展“一多两提升”的转型升级

公司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开展“一多两提升”的转型升级,将业务更多地服务于军用,不断提升自有产品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软件在集成业务和产品中的占比。

出售浙江长峰、航天精一等子公司,主业发展更为聚焦。2021年,公司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全部浙江长峰股权;2022年,公司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全部航天精一的股权。此外,参股公司云南CY已进入清算注销阶段,已在登记机关完成登记备案。随着浙江长峰、航天精一的股权出售、云南CY的清算注销,公司业务结构获得优化、资源进一步聚焦。

公司计划通过定增项目进行生产能力提升。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25亿元,用于电源、电子信息以及安保科技板块产品研制、生产能力提升。电源方面,计划建设“国产化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研制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和“储能电源验证能力建设项目”;电子信息方面,计划建设“定制化红外热像仪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安保科技方面,计划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体化边海防侦测装备研制和系统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2年10月,公司公告定增申请获证监会核准。

公司治理持续改善,2021年完成股权激励授予。2021年,公司完成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和预留部分授予,分别向121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057.71万股和向19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63.94万股,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员工等。

公司是航天二院下属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航天科工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航天科工2023年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及资本布局优化、积极稳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突出服务主责主业,积极做优存量、做精增量,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布局优化,聚焦重点和优势产业加大投融资力度,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明确上市公司定位,提升主业集中度,培育并推进优质企业资产证券化。

2  电源业务:军民双轮驱动,受益于模块电源和UPS电源需求快速增长

电源是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向电子负载提供功率的装置,广义上的电源也包括“电源转换器”,即将一种规格的电能(电压、电流)转换为另一种规格电能的装置,是电力电子设备实现正常运行及电压调节的基础。

公司产品涵盖各类电源,包括开关电源、UPS电源、线性电源、逆变器、变频器等。

2.1  模块电源和集成一体化电源

2.1.1  模块电源优势显著,国内供应商发展迅速

模块电源,又称电源模块,是指可直接焊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变换器,具有设计简单、可靠性好、标准化程度高、变更灵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载雷达、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医疗仪器等领域。模块电源主要分为DC/DC、AC/DC、DC/AC三种,以DC/DC模块电源应用最广。

模块电源的发展得益于上世纪中期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1955年,美国科学家Roger采用晶体管研制了一台自激振荡推挽型直流变换器,同时提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技术,为传统线性电源向开关电源转变创造了契机;1958年NASA成立,随后提出采用开关电源(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SMPS)为火箭供电的方案,大大减小了火箭体积和重量。上世纪60年代起,新的开关器件出现,开关频率可以达到几十kHz,IGBT出现后,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范围也越来越宽;80年代,采用硬开关PWM定频控制的高功率密度DC/DC模块电源进入市场,模块电源的工作频率也逐渐提高到几百kHz以上;21世纪,新的拓扑和控制方法层出不穷,器件工艺和封装灌胶水平也不断进步,模块电源的发展更加迅速,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国外对于DC/DC模块的研究起步较早,主流供应商包括美国Vicor、美国Interpoint、美国SynQor、瑞士TRACO、法国GAIA、瑞典ERICSSON、日本LAMBDA等。国内的模块电源公司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年来的研发投入,除去宽温电源外,大部分已达到与国外厂商相近的技术水平,民用级产品的生产商主要有广州金升阳、新雷能、西安伟京等,高可靠性军用级产品供应商有朝阳电源、43所、24所、新雷能、振华微、军陶科技等。

集成一体化电源是通过模块电源组合、模块电源与其他元器件搭配、或者用分立元器件全新设计等组合为一体的电源装置。集成一体化电源可按照特定客户需求的性能规格要求、结构要求等专门设计和制造。

2.1.2  多因素驱动军用模块电源需求高增长,全国产化产品需求旺盛

在国内军用装备数量补齐、新型装备列装、新型装备中价值量提升、实战化训练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军用模块电源需求有望高增长。随着国家对装备“自主可控”要求的提升,全国产化产品需求强烈。

(1)国内装备相比军事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数量补齐带动需求增长

以航空装备为例,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军机数量较少、老旧机型占比偏多,军机数量补齐和军机升级换代需求迫切。根据《World Air Force 2022》,目前,我国大陆战斗机1571架,不区分战机代际划分,从总量上看我国大陆战斗机数量仅为美国战斗机数量的57%。从战斗机构成上看,美国现役战斗机已经实现了全部三代以上,且现役四代机429架,占歼击机总量(2208架)的19%,并加速列装F-35四代战机,B21轰炸机订单约100架。我国三代/三代半战机规模和世界空军强国还存在明显差距,四代机歼-20仅少量列装,且二代机占比尚有47%。

船舶方面,我国第三艘航母下水,未来编队提升舰艇需求。此外,对预警机、新型舰载机的需求也有提升。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福建舰下水体现了我国海军装备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航天方面,战机战舰平台数量提升以及备弹需求带动机载舰载导弹采购。我国大量列装各类作战飞机、军舰,对机载舰载导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歼击机一般可挂载10枚左右的导弹,驱逐舰一般有数十到上百个垂直发射单元,考虑备弹以及消耗需求,预计战机战舰平台挂弹的需求增速不低于战机战舰的增速。

(2)新型装备列装需求旺盛,装备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

航空方面,歼20等四代主力战机或正处产能攀升阶段,经验积累缩短装备研制周期、新型军机定型量产可期。歼-20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机,于2011年1月进行首飞。参考美国F-35战机于2006年首飞,5年后于2011年首架F-35战机交付空军,近几年产量持续提升的历程,预计我国歼-20等主力战机目前或正处产能攀升阶段。歼20使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从第三代跨越至第四代,其成熟经验积累有望缩短我国新型战机研制周期。

航天方面,更新换代需求带动新定型装备采购。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占比近四成,其中,东风-17常规导弹、长剑-100巡航导弹、东风-41核导弹等武器装备均为首次亮相,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研自主创新能力。2021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数十型装备首次亮相,首次参展展品数量创历届之最。导弹武器不断升级换代将带动新型号装备采购。

价值量方面,装备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升级换代价值量增长显著。从战机的成本端来看,第一、二代战机的航电系统占单机成本的比例通常为10%-20%,而三代机上升至30%-35%,第四代战机航电系统占比则超过了40%,而电子战机、预警机、侦察机的航电系统占比更高。随着未来在显示系统、雷达通讯、导航定位、状态感知、飞行管理等各领域新兴技术的应用,先进航电系统将在辅助战机执行巡逻、探测、拦截、攻击等作战任务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航空装备的整体电气化水平仍将不断提升。航空装备升级换代以及电气化趋势的发展,将带动集成电子设备及配套电源需求的大幅增长。

(3)“自主可控”要求提升,全国产化产品需求强烈

全国产化模块电源需求强烈,目前全国产化产品占比仍较低。近年来国家对国防军工武器装备“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断提升,军工配套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由于国防军工领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配套产品通常需经过较长周期的预研、试制、试验、定型等阶段后方能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因此,自下游客户提出全国产化需求后,批量供货前需要一定导入时间。自2021年下游客户陆续提出全国产化订单需求以来,目前行业内的全国产化产品主要处于小批量样品供货阶段。

以军陶科技为例,自2021年以来,军陶科技参与的下游客户研制项目开始陆续提出全国产化电源模块的订单需求。2021年、2022Q1-Q3,军陶科技全国产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4万元、411万元,分别占营收的0.72%和2.59%。航天朝阳电源加速自主研发,已完成上百种国产化模块电源替代研制。未来,随着全国产化产品逐渐成熟,逐步进入批产阶段,全国产化产品有望快速增长。

2.2  UPS/EPS电源

UPS电源(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部分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源。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设备通常对电压过高或电压过低都能提供保护。

UPS电源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末,早期应用集中于工业领域,目前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金融、交通、制造业等众多行业领域。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对UPS电源的需求较少,在随后的十多年中主要以进口为主;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市场需求出现明显的增长,在80年代末期,以SANTAK、科华恒盛为代表的厂商在国内办厂,进行UPS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随后UPS市场的厂家数量快速增加,但是由于缺乏品牌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UPS市场上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厂家较少。

EPS电源(应急电源)是在UP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类产品在技术原理和生产工艺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UPS和EPS的相同点在于都具备在市电故障(中断)情况下继续向负载提供交流电源的功能,均采用了IGBT逆变技术和脉宽调制(PWM)技术,不同点在于UPS除了提供不间断供电外,还兼备改善市电品质的功能,而EPS则主要用于解决市电故障时的应急供电问题。EPS适用范围广、负载适应性强、安装方便、效率高,在应急事故、照明等用电场所,它与转换效率较低且长期连续运行的UPS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

国内UPS厂商起步较晚,优势企业以科华数据、科士达、易事特等为代表。根据CCW Research数据,国内UPS厂商超过2000多家,但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有限。以2020年为例,销售额过亿的UPS厂商不足12家,市场份额主要被科华数据、华为、维谛技术(Vertiv)、山特(SANTAK)等企业占据。

新基建政策牵引以及储能行业高景气带动UPS电源需求快速增长。“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其中5G、IDC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都是UPS应用的重点领域。储能领域,随着成本下降、商业化应用成熟,电化学储能有望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2021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66.3GWh,同比增长132.4%,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243.7GWh,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速38%。在“新基建”和储能等行业高景气的推动下,UPS电源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2016至2019年,我国UPS市场规模由68.4亿元增至97.03亿元,预估2020年约为103.82亿元。随着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步伐加快,未来UPS将迎来较大市场空间,预计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16亿。

2.3  航天朝阳电源和航天柏克承担公司电源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3.1  航天朝阳电源:以模块电源和集成一体化电源产品为主

航天朝阳电源主营业务为模块电源、集成一体化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航天朝阳电源生产三十多个系列的直流模块、稳压电源、恒流电源、脉冲电源、滤波器等各种电源和电源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导弹供电、发射控制、雷达供电、舰船/潜艇、飞机地面启动、铁路/动车组机车等军品及工业民品领域。

航天朝阳电源多年来承接和参与了国内数百个重点武器装备型号和国家多个重大民用项目配套电源的研制和批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近几年航天朝阳电源业绩稳步增长,2022年受疫情影响业绩有所下滑。近几年,航天朝阳电源收入规模稳步增长,2018-2021年收入同比增速保持10%以上。2021年,航天朝阳电源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12%。2022H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限制,电源产品无法顺利交付,航天朝阳电源收入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下降24%,净利润1293万元,同比下降68%。

从盈利能力看,近几年航天朝阳电源净利率稳步提升,2022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2021年,航天朝阳电源净利率达28.93%,较2017年提升8.71pcts。2022H1,由于航天朝阳电源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规模下滑,净利率水平同比下滑。

2.3.2  航天柏克:以UPS/EPS电源产品为主

航天柏克以研发生产UPS/EPS电源、组合级电源、电源系统及新能源电源为主营业务。航天柏克在全国建设了85个营销网点,售后服务覆盖全国主要省市,并在巴基斯坦设立了分公司和代理商,在澳大利亚、北非五国设立了代理商,全线推出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

依托航天的技术优势、军民产业复合型高学历人才优势,航天柏克重点聚焦电源技术军民两用领域,已形成网络能源、新能源、应急供电系统、行业专用电源、电能质量管理、疏散指示系统六大业务,为武广高铁等数十条高铁项目、长征五号到七号、中国大飞机、海上防务等国家重大项目提供电力保障。

2020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业绩下滑。2020年以来,受疫情、原材料提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等因素影响,新签合同、产品销售以及盈利能力受到影响,航天柏克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2021年,航天柏克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实现净利润397万元;2022H1,航天柏克实现营业收入5859万元,实现净利润-908万元。

航天柏克有望受益于“新基建”和储能行业高景气,业绩有望企稳回升。航天柏克的UPS电源、EPS电源系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在IDC数据中心、通讯等领域有丰富的应用经验,有望充分受益于“新基建”带来的需求提升。此外,航天柏克计划募集资金建设“储能电源验证能力建设项目”,加速发展储能电源产业,抢抓储能产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机遇。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航天柏克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3  红外业务:长峰科威深耕近二十年,与中航系统等深入合作

3.1  红外热成像:热辐射成像技术,产品逐步成熟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将人眼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换成红外热图像,并能反映出目标表面的温度分布状态。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部位的辐射能力及其对红外线的反射强弱不同,因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利用物体与背景环境的辐射差异以及物体本身各部位的辐射差异显示出景物的特征。

红外热成像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物体的红外辐射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到探测器上,红外探测器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放大并数字化到热像仪的电子处理部分,再转换成可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图像。

红外探测器是能对外界红外光辐射产生响应的光传感器,由多个红外探测器单元组成的二维阵列称为红外焦平面阵列,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核心,是探测、识别和分析目标物体红外特征信息的关键,红外探测器的性能高低直接决定了红外热成像的质量。

按工作原理,可以将红外探测器分为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光子探测器需要在低温下工作而热探测器可以在常温下工作,因此,在红外探测器领域,通常按工作温度分类,将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分别归类为制冷型红外探测器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具有对波长的探测选择性强、信噪比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已深入应用于航空航天、导弹寻的、红外夜视等军事领域,尤其是在要求中、远距离目标探测和高灵敏度的中、高级武器系统中,如坦克瞄准具、导引头、吊舱等。但是,由于低温工作需要制冷器和杜瓦瓶等设备,使得制冷型探测器制造成本较高且难以小型化,制约其向民用领域的扩展。

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最大的优点是可在室温工作,不需要制冷设备,因而制造成本较低、体积较小,但其存在灵敏度较低、响应时间较长的缺点。

3.2  红外热成像在军民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3.2.1  军用市场:红外行业传统主流市场

由于红外热成像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在武器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红外热像仪市场调查报告,2020年,全球军用市场增长5%;预计到2024年,全球军用红外市场将达到140亿美元。

(1)单兵夜视装备:开始普及并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单兵夜视装备包括红外枪瞄、头盔夜视仪以及手持夜视仪等类型,随着红外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单兵夜视装备具备了普及的基础,单兵夜视装备市场巨大。

(2)军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夜间隐蔽行车必备

目前,国内外军用车辆的视觉增强系统普遍采用微光夜视技术,随着非制冷红外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基于非制冷红外探测技术的军用车辆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的研制,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现已批量装备部队。

(3)装甲车、坦克观瞄系统:向独立稳定式多模观瞄系统发展

军用地面车辆光电/红外系统的市场仍然保持蓬勃发展之势。在欧洲、南亚和东南亚,有多项重大车辆计划正在实施之中。为面向未来,美国也将对其几种主要地面平台的光学设备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进。在军用车辆光电/红外市场,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发展车长独立观瞄装置,也被称为独立目标捕获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为炮长主瞄准镜提供辅助,由车长使用,用于获得态势感知能力,车长发现目标后将其“转交”给炮长,从而具备了所谓的“猎-歼”能力。

(4)精确制导武器:红外制导既可单独使用,也是复合制导首选

红外导引技术的研究始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红外导引头经历了由点源到成像、由单色到多色、由单模到复合的发展过程,其应用环境也从最初的对空作战扩展到对陆和对海作战,已被广泛应用于近程空空导弹、空地导弹、面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等精确制导武器。

(5)机载红外设备:包括IRST、导弹逼近告警、光电吊舱等形态

机载火控雷达在工作时采用主动发射微波的有源探测手段,在强电磁干扰和电子对抗的作战环境下容易被敌方发现和探测失效,为弥补机载雷达隐蔽性差、易被干扰等方面的不足,采用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系统、激光指示瞄准(LTD)、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等先进作战飞机综合光电对抗体系,利用对目标红外被动探测的特点,对隐身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威胁具有较强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3.2.2  民用市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规模增长伴随应用场景拓展,需求增长高度可期。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较为广阔,已有应用的民用领域包括电力监测、医疗检疫、工业监测、消防警用、辅助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市场需求较快增长。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的不断成熟,非制冷探测器像元尺寸不断缩小、封装实现量产化,使得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成本的不断降低,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在市场规模上,Yole预计2018年至2024年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和探测器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Maxtech International预计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74.65亿美元。

3.3  长峰科威:深耕红外成像系统,业绩保持较快增速

长峰科威主要从事红外成像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长峰科威依托航天科研优势,基于国家高技术红外凝视成像技术的攻关课题,在国内率先突破红外凝视成像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实用化的长波、中波和短波各种类型高端红外成像系统。公司产品在航天、航空、地面遥测、陆军营区警戒等领域广泛应用。

近几年,公司在电子信息板块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市场持续拓展,长峰科威业绩保持较快增速。2021年,长峰科威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实现净利润0.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和5%;2022H1,长峰科威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实现净利润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和52%。

4  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受疫情的影响消退,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4.1  安保科技:长峰科技主营系统集成,行业竞争激烈

4.1.1  安防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业企业众多

安保市场产业链主要包括安保设备制造,代理、销售,设计、咨询、总包,安装、集成工程,安保系统运维服务等。产业链涉及软硬件及系统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组装,销售、运维,咨询、服务等环节。其中,制造、组装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研发、设计和咨询、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高,利润率也相对较高。

国内安防行业稳步增长,从业企业众多。2021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为902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各类安防产品总产值约2750亿元,同比增长6%;安防工程市场约5370亿元,同比增长5%;安防运维和服务市场约900亿元,同比增长11%。全国安防企业约2.1万家。

展望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明确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等要求。平安中国、社会治理等要求的发布进一步深化了顶层设计,整个行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4.1.2  长峰科技为安保系统集成商,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长峰科技处于系统集成环节。子公司长峰科技以安保科技系统集成及相关业务作为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安保科技系统集成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相关服务等。安防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国内规模较大的集成商有航天长峰、中国安防、中建电子等。

长峰科技从最初楼宇自控的监控系统发展入手,逐步深入研究、探索,并不断开拓市场,利用科工集团及防御院在监控、防卫、安全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将业务拓展至区域及城市、边海防等安保和安防领域。目前,长峰科技已形成了包括智慧城市、大型活动、平安城市、应急反恐、国土边防、安全生产、信息安全和警务信息化等核心业务领域。

(1)大型活动领域

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集成工程是指针对大型活动的整体安全防控和安保业务管理而设计的安保科技集成系统,综合应用整体防范控制、大规模异构视频集成、综合态势显示、动态警力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综合通信调度等技术,从而实现大型活动安保指挥工作的高效、可靠管理。

长峰科技先后承担了我国多个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集成工程的建设,包括北京奥运安保科技系统、上海世博园区安全控制系统、广州亚运会安保科技系统、深圳亚运会安保科技等。

(2)平安城市领域

平安城市建设是联合公安、消防、交通、武警、电信、军队、和卫生等部门的安保力量,充分利用各方面现有的系统资源,打造一流的陆、海、空、天全方位、立体化安保网络体系,确保城市人员、基础设施、信息通讯核交通的安全。长峰科技先后承担了北京市公安局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环京综合检查站工程(“北京护城河工程”)、贵州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天网工程”)省级共享平台、北京市昌平区视频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等城市安保项目。

(3)应急反恐领域

在应急与反恐领域,长峰科技业务包括公安特警、武警及军队的应急反恐现场装备研制开发、各级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体系规划、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公安边防、武警、消防、陆防及海防移动宽带多媒体传输系统建设,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协同,有序应对,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长峰科技完成了北京市公安局巡特警总队、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和广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等的反恐防暴重大现场监测与控制系统建设。

(4)智慧城市领域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通过建设信息通信(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工程,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长峰科技完成了武汉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方案设计。

(5)国土边防建设领域

在国土边防建设领域,长峰科技业务是为边海防指挥中心建立综合性边海防系统平台,包括视频监控、态势显控、指挥作业、综合管理等分系统,有力保障边海防部队内部及地方边海防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通信,全面提高边境管控能力。

长峰科技完成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上海、广东、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海南、内蒙、云南等15个省市的边海防监控站与指挥系统建设。

长峰科技利润率相对较低,期待转型升级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长峰科技利润率水平较低,2020年和2021年,长峰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91亿元和15.9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049万元和563万元,净利率不到1%。长峰科技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平台的能力构建和应用孵化,加大安保科技业务转型升级和产业优化布局,安保科技板块呈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在疫情对公司项目验收拖期的影响消退后,预计安保科技业务有望迎来稳步增长。

4.2  医疗器械:成立长峰医疗子公司并引入战略投资者,新基数下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在医疗产业板块,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生产医疗呼吸机、麻醉机的单位之一,是央企中极少数具备生产三类医疗器械资质的医疗企业。公司以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器械制造为核心,以数字化手术室与洁净工程为辅助,逐渐成为国内一流手术室及ICU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产品包括手术室产品(麻醉机、呼吸机、手术床、手术灯、吊塔、便携式超声)、手术室数字化工作站、手术室净化工程、手术室麻醉信息系统等。

子公司长峰医疗承担公司医疗器械板块业务。2018年处置北科医疗股权后,公司医疗器械板块业务由航天长峰医疗器械分公司承担。2022年,子公司长峰医疗成立,公司以货币资金和航天长峰医疗器械分公司现有无形资产出资,占股比例83%;成都医投和成都交子以货币资金出资分别占股比例10%和7%。长峰医疗的设立利用了公司自有资金并同步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公司培育医疗产业良性高速发展。

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长显著。2017年,公司医疗器械板块收入2.33亿元,其中控股子公司北科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2018年,公司处置所持有的北科医疗全部股权,北科医疗不再纳入合并报表。2020年和2021年,疫情影响对公司医疗器械需求提升,公司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分别实现收入3.76亿元和2.6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5.01%和55.20%。

2022年新基数及产品拓展下,医疗器械板块业绩有望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回归常态,新签合同额同比有所减少,2022H1医疗器械业务收入0.22亿元,毛利率15.62%。公司顺利完成一氧化氮治疗仪、8200/8300呼吸机注册取证,全力开展市场推广。在公司2022年医疗器械业务回归常态的基数下,叠加公司新产品推广,医疗器械板块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业务涵盖电源、电子信息、安保科技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电源板块,在国内军用装备数量补齐、新型装备列装、新型装备中价值量提升、实战化训练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以及受益于“新基建”和储能行业高景气,公司军民品电源业务有望较快增长;电子信息板块,子公司长峰科威深耕红外业务近20年,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行业壁垒高、需求旺盛;安保科技板块,公司通过加大业务转型升级和产业优化布局,板块呈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医疗器械板块,在公司2022年销售、毛利率水平回归常态的基数下,叠加公司新产品推广,医疗器械板块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公司治理持续改善,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开展“一多两提升”的转型升级,将业务更多地服务于军用,不断提升自有产品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软件在集成业务和产品中的占比。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1.42亿元和1.7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  风险提示

电源和红外热像系统等军品竞争加剧;军品降价超出市场预期;安保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等。

方正军工团队

鲍学博: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航天二院硕士,6年航天总体单位和 4年卖方分析师工作经验。2019-2020新财富入围、2018-2020水晶球上榜团队核心成员。2021年加入方正证券。

马强:军工行业研究助理,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博士,2年军工及制造业工作经验,2021年加入方正证券。

王煜童:军工行业研究助理,美国华盛顿大学学士,美国布朗大学硕士,2021年加入方正证券。

博览军工

欢迎关注方正证券军工鲍学博团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23
Powered By DESTOON